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台对外传播语种增至64种

时间:2013-05-09浏览:29


        在这个崇尚分享的时代,并不是所有的分享都是正确的。因为我们随意分享的音乐、电影或者某种美丽的字体,都是很多人耗费心力创作与刻画的。在互联网世界,如果他们的成果没有人埋单,他们的付出没有人尊重,那又如何让创造力延续?
       “无论我们是谁,住在哪,环境怎么样,我们都可以有创造力。”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所说,创造无处不在,正是有了知识产权,才能让这些创造得以传播。
    今年4月,一个发端于一位残疾人粉笔书法作品的中文字库——“方正显仁简体”正式上市了,这是由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与“粉笔哥”崔显仁共同创作完成的。在这一字库上市的发布会现场,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总经理张建国将“方正显仁简体”上市之前预售的全部收入亲手交给崔显仁,并承诺字体上市后50年内的全部版权收益都将归崔显仁所有。
    
从过去我国字库行业版权长期得不到重视,到如今创作者依靠字体版权获得收入,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字库版权的再次关注和深思。

   
身残志坚创立独特字体
   
崔显仁,51岁,农民,10年前,在一次意外中他的双手和脸颊被严重烧伤,为了生存,他开始用残缺变形的双手练习粉笔书法,以此在街头卖艺为生。他的粉笔字方正美观,自成一体。2011年的一天,一名在设计公司工作的网友,为崔显仁特殊风格的粉笔字所吸引,随后在网上@方正字库新浪官方微博,引起了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的重视,由此开启了一场“美丽的寻找”。在数千名网友和众多媒体的帮助下,方正字库的工作人员在青岛的街头找到了崔显仁,亲眼见到他后的震撼和感动,让方正字库下定决心和他合作开发一款字体。
   
2011年11月签约后,方正电子就陆续收到崔显仁的千字手稿,方正的字体设计团队开始后续的开发创作,这些字采用了双钩和单线并用的手法,运用水文和铭文的效果,对传统的宋体字进行了修饰和美化。字中有直线和弧线穿插,字体随行而用,随遇而安,不墨守成规。方正电子字库将它命名为“显仁简体”。

   
字库上市前预售良好
   
据了解,“方正显仁简体”上市前的预售,有近7000人参加,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购买字体,还有一些人是第一次为正版字体付费。虽然预售的收入并不是很多,但可以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字库的创作过程,开始为正版字库付费,这不管是对崔显仁,还是字库产业,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长期以来,字体设计和字库产业并不为公众所了解,很多人甚至以为字库是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和运行而自动生产出来的。实际上,一款最基础的简体字库一般要包含6763个汉字,最多的则超过7万字。一款字库的诞生,要经过字体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字体制作人员制作、修改,技术开发人员对字符进行编码、添加程序指令、装库、开发安装程序等几个环节。推向市场还要经过测试、产品化、生产等一系列工作,字体的字形以及编码还需要遵循国家语言文字的相关规定,保证字库产品符合标准。所以,字库开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

   
法规和观念亟待改进
   
单字、字库和字库软件分别对应的是美术作品、数据库、计算机程序,三种对象有不同的法律加以规范,一个字从设计者的创意到出现在用户的屏幕上,中间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而这种复杂的过程代表了其有多个法律关系需要厘清。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我国,与字体、字库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明晰。此前方正公司与宝洁公司的字体侵权纠纷,以及汉仪“秀英”体被侵权案,这两起汉字单字字体侵权案件,在审判时曾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而学界、业界和司法界对这一问题也多次研讨,目前尚无最终定论。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载和传递,经历了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书写字体,从龟甲、兽骨到青铜器,再到竹简、草纸,现在已进入计算机和数字化时代。正如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下一代:创造力”,未来如何,也许我们不能作出准确的预言,但只有给予字体等作品以版权保护,这些文明的载体才能避免消亡,得以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