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由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纠风办联合组织的“向人民汇报”首场直播行业述职评议大会在南京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四年过去了,“向人民汇报”成了南京市民年终关注的焦点媒体事件,被形象地称为参加评议单位的“年终大考”。经过几年的创新,这一电视直播活动也被打造成了南京电视台年度重大的品牌新闻活动。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民参与热情的高涨,每年“向人民汇报”都会增加新的内容,增加新的环节。2012年13场“向人民汇报”直播再次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参加评议的12个公共服务系统、行业在聚光灯下接受百姓的质疑和拷问。眩目的镁光灯下,被评议的单位领导坐成一排,100名市民代表等分列两旁,现场连接千家万户的电话、电视、网络成了汇聚民意的窗口。
一、利用新媒体,节目形式创新
2009年的“向人民汇报”只是电视录播,剪辑后在电视中播出,虽然活动的影响很大,但没有实现全媒体的现场直播。2012年的“向人民汇报”根据媒介融合的理念,以电视直播为主要表现手段,突出全媒体一体化运作,实现全媒体实时直播。南京电视台、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南京日报、中国南京网、南报网、南视网、龙虎网等媒体参与报道;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负责现场直播、南京电台新闻频率、中国南京网、南报网、南视网、龙虎网同步直播。这么多媒体参与了现场直播汇聚了各种民意力量,把“向人民汇报”打造成了年度重要的媒介事件。
在环节设置上,2012年的“向人民汇报”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近两个小时的直播中,采取参评系统、行业、单位领导述职,市行风监督组作行业监督检查报告,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1名和下属重点单位3-5名主要领导与群众现场互动,现场测评,专家点评,系统、行业、单位领导表态。这些环节的设置暗合了电视媒体的播出要求,也使直播悬念丛生,受众的参与热情高涨,也提高了主持人的现场把控能力。
二、借助新技术,实现全方位互动
受众是否有互动的热情是体现媒体活动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为了让更多的受众参与,2012年“向人民汇报”策划时就提出要实现场内、场外、线下、线上的全面互动。在演播现场,市行风监督员代表、媒体观察员代表、服务对象代表、市民代表以及参与现场采访的其他在(驻)宁新闻单位的记者代表,现场向参评系统、行业、单位领导提问,参评系统、行业、单位领导现场回答。每一名行风监督员、媒体观察员、服务对象、市民代表充分发挥自己联系广泛的优势,他们通过电话、网络、信件、报刊等渠道,将直播活动延伸向南京的千家万户,再通过他们将800万市民关注的问题带到直播现场。场外的互动是随时接入南京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电话、市政府服务呼叫中心“12345”电话向参评系统、行业、单位领导提问,参评系统、行业、单位领导现场回答。
网络上的线上互动是参与直播活动的相关网站开设网上评论,设置网络主持人,组织网民、网上观察团通过QQ视频向参评系统、行业、单位领导提问,参评系统、行业、单位领导现场回答。参与直播的四家网站的直播在线网民达到了38.48万人次,专题报道的点击量达到145.5万次。线下的互动是每位参与现场录制的市民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去收集民意,把他们的问题带到现场。在保持报纸、电话、电视、QQ聊天室等既有平台外,今年还新增了微博。南京市纪委官方微博“@钟山清风”对13场直播活动全过程直播,13次代表万名粉丝拷问评议单位,赢得“粉丝团”叫好,先后发表评论1247条。一位网民说:“我就是想通过微博发发牢骚,没想到这个问题被送到了直播现场。”
三、关注民生话题,创新舆论监督形式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创新,“向人民汇报”已经逐渐形成常态开放的民意搜集机制、即时畅达的压力传达机制、公开透明的跟踪督办机制,探索出了一条适应新时期特点的人民监督政府的现实路径。2012年述职评议选择的是与百姓生活联系密切的学校、医院、铁路、民航、城市公交、旅游、殡葬、银行、通信、供电、供水、有线电视这12个公共服务系统。对这些行业老百姓日常与他们联系很多,对他们的服务和工作态度有真实的感受,因此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市卫生行业述职直播现场,一位市民通过电话质问:“今年10月1日早晨,父亲心脏病发作,拨打120,整整打了50分钟才打通。虽然父亲最终救治成功,但还是希望参加评议的领导给个‘说法’,为什么电话这么难打?”在每场直播中,这样的咄咄逼人的问题不少。
参与述评的行风监督员是搜集民意的热心人。他们把半年多明察暗访到的问题带到了直播现场,摆在参加述职评议的局长、行长们面前,替民众发声。2012年“向人民汇报”现场,多次播放行风监督员暗访所拍的视频,使现场氛围显得凝重。在交通行业述职评议直播现场,播放了一段“出租车司机和公交车司机当街开骂,交通行业参评前一天在中央门汽车站某地还存在‘黑车’” 的暗访视频,相关负责人面对直播镜头鞠躬道歉。
目光聚焦之下,责任无处回避。据不完全统计,在2012年“向人民汇报”直播活动中,有近80万人次的观众、听众、读者、网民直接或间接提出问题建议。有了充分的民意聚集,才会有精准的民意表达、有力的民意监督。
四、搭建沟通平台,实现有效对话机制
维护公众利益是媒体的职责。新闻媒体应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群众关心什么就报道什么,群众想说什么就代表他们表达什么,搭建好群众和政府的桥梁,构建一个公共领域,成为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让各种观点在此表达和交流,逐渐形成公众的意志,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向人民汇报”既是评议,又是展示。每档节目开始,有五分钟的行业短片介绍,接着是被评议单位的领导上台汇报。在市民的问题单中既有政策法规的咨询,也有工作情况的追踪,有行风建设的质疑,也有为民服务的拷问。通过现场互动、现场测评、专家点评、领导表态等程序安排,节目着力打造一个即时畅达的压力传导机制,意在通过“民意压力”的切实感知,向评议单位传递一个信息:作为公权部门、公共服务行业,不仅要向上级负责,更要向人民群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