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
海量、动态、多样的数据,如何让它产生“巨大价值”?近日,九三学社调研组赴上海、北京、广东调研——
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又一股技术革命理念席卷而来——大数据。海量、动态、多样的数据,如何让它具备“巨大价值”,是这次被称作“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关键。
它将带来的改变是可以预期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面临巨大挑战,尤其在公共服务领域,它有效集成信息资源的能力,将会为政府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转变,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创新空间令人神往。九三学社素以高科技人才密集著称,今年,他们的党派大调研题目即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调研组邀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的同志和专家,先后赴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对4个城区、30余个部门、近6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并召开了10余次座谈会。
大数据助力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个性化、精准化
在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监控室内,调研组可以一览上海市的交通状况。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某地段发生交通事故,监控平台的大屏幕将在3分钟内自动发出警报,点击进入,就可以得到即时街景,交管部门可以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此外哪个地段拥堵、所有运送危险物品车辆的位置、哪个小区接到110报警等关键信息,也能实时反映在大屏幕上。
在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监控室内,调研组可以一览上海市的交通状况。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某地段发生交通事故,监控平台的大屏幕将在3分钟内自动发出警报,点击进入,就可以得到即时街景,交管部门可以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此外哪个地段拥堵、所有运送危险物品车辆的位置、哪个小区接到110报警等关键信息,也能实时反映在大屏幕上。
这是大数据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典型案例。这个平台集成了道路传感系统、出租车GPS系统、居民手机信号迁移、实时视频采集等多系统信息,海量的数据汇聚而来并得到迅速整合,用以分析交通状况,大大提高了管控措施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不仅如此,根据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各个地段拥堵状况和原因一目了然,对下一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决策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对信息的占有与分析,大数据技术无疑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职责。调研组发现,利用数据融合、数学模型、仿真技术等,可以大大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甚至如北京龙信所做到的,“揭示出原来没有想到或难以展现的关联”。
北京龙信公司向调研组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基于国家经济户籍库,分析表明1990年至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与企业注册资本之间的关系呈高度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高达0.987,而斜率竟为0.148,也就是说:放开企业注册,可以大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这就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
需求多元时代,公共服务也势必要向个性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大数据技术无疑是有力支撑。
在上海申康医联总部,调研组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库和PB级的医学影像档案库。上海自2006年启动“医联工程”,目前工程已完整收集38家三级甲等医院数据,现又扩大收集范围,已覆盖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和20多个地级市的近1亿就诊人群。
一个病人只要到加入工程的任何一家医院就诊,就会自动生成一份电子健康档案,进入海量数据库。什么时间得什么病,在哪家医院由哪位医生进行了哪项检查,检查的电子影像资料、医生每次开的药物清单等关键信息全部予以收集。
这无疑是一个“宝库”,政府、医生、病人都能各取所需。医生能根据病人既往病史和开药情况,实现诊疗精细决策,跟踪医疗质量;市民可就常见病自我诊断,实现智能就医推荐,并享受个性化康复保健指导等;而政府则根据数据分析,合理调配医疗资源,跟踪和分析慢病,并能大大提高对疫情和突发事件的监测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