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 来源:人民日报
这是一个渴望真相的时代,也是一个易被误导的时代。一支笔下写春秋,真实或虚妄、坚守或失范,常在媒体人一念之间。媒体竞争的加剧、利益诱惑的增多,让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从后防线变成了最前线,失守的风险在加大。辽宁万名新闻从业人员日前签署承诺书,承诺自觉抵制虚假报道、杜绝新闻敲诈,坚守职业道德,可谓正当其时。
虚假新闻,由来已久,危害人所共知,但其作用方式正在悄然变化:由最初的采访不深入、报道不周全、批评不专业等“技术失误”,更多地转向编造信息、散播谣言、合谋做局等“人为炒作”。在利益驱使下,部分新闻从业人员甚至走向敲诈的歧途。今日之虚假新闻,危害是双重的:一则误导认知;二则蛊惑人心。
应该说,社会在转型,思想起变化,新闻生产空前开放,人们享受信息获取的便捷,难免要承受泥沙俱下之苦。这很难说全是媒体人之过,但抵制污垢、扭转风气,媒体人责无旁贷。虽说人人都有麦克风,话语影响力仍有高下之别。唯有在此安身立命的业内人士,恪守新闻真实生命线,由内而外驱赶虚假新闻,才能形成一股清流,进而影响带动全社会激浊扬清。(刘天亮)
辽宁万名新闻从业人员承诺“八不”抵制虚假新闻(新闻背景)
人民日报5月26日刊发记者何勇消息:“辽宁万名新闻从业者承诺抵制虚假新闻”,报道辽宁省万名新闻从业人员签署抵制虚假新闻“承诺书”的消息,倡议自觉做到“八不”,从源头杜绝新闻敲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良好声誉。
“八不”即:不搞新闻敲诈、假新闻、有偿新闻;不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组织、刊播提供方便条件;不在媒体上刊播假新闻及假记者的作品;不将未经过三审的稿件进行刊播;不擅自将新闻信息进行“曝光”“刊发”,须由集体讨论确定;不肆意编造事实、刊播和传播假新闻;不以任何形式收取被采访对象或利益相关方的财物;不以新闻采访名义从事经营创收活动。签署活动结束后,辽宁省统一印制发放“承诺书”和“八不”宣传卡,要求从业人员随身携带宣传卡,熟记“八不”,自觉规范新闻采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