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致电北京青年报记者,说已经无法在猫眼上购买到星美院线的电影票了,并因此担心:电商和院线“分手”,那像以前9.9元、19.9元的电影票今后还会不会有?
北青报记者采访获悉,出现这种状况,是因合同到期后,星美院线中止了与猫眼的合作。事态的发展,虽未到外界所猜传统院线与电商已然撕破脸的地步,但“难再续”的背后,双方之间确实存在着“暗战”。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电商与院线最终谁能获胜尚无法判断。不过,现阶段观众肯定是赢家,因为他们正在并将继续享受着价格优惠与更多元的线下服务。
电商低票价使院线会员面临流失
就星美院线不再与猫眼合作这一话题,北青报记者昨日采访了星美控股集团渠道事业部常务副总裁范嘉东。范嘉东表示,猫眼上售票端口的关闭是因为合同到期,星美方面希望借此来精心耕作自己的会员体系,尝试更多的可能。
范嘉东说:“正如星美控股CEO郑吉崇之前对外声明的,星美与猫眼的合作已到期,不再继续,今后星美对第三方票务合作方会进行一些优化和选择。”范嘉东介绍,星美中第三方票务的比重本来就很小,所以,终止合作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今年以来电商与院线之间的“不和”传闻愈演愈烈,9.9元、19.9元的网络低价预售票已成为电影营销的新手段,让不少电影还没上映便有了不错的预售成绩,也让观众享受到了“便宜的晚餐”。但业内对于电商低票价却一直争议不断,以院线为代表的反对方认为,此举暗藏着对电影市场总体盈利的破坏。
UME影院副总刘晖就表示,虽然院线与电商的合作看似为电影院招揽了人气,但是,院线却在无形中受伤;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低票价使得传统院线的会员面临流失;而且,院线对于排片的主导权也受到威胁,因为电商会通过售票的数据来要求影院首日包多少票、排多少场次。
争夺会员,传统院线升级服务
尽管电商与院线的关系私下里如此紧张,但是,院线对于电商还是欲罢不能,因为影院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影院需要电商带来观众流。影院之间的这种利益分歧也使得院线无法团结起来与电商抗衡,反而愈发受其牵制。
《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总票房为296亿元,其中的40%是观众通过手机软件客户端或者电脑网站购买的,而2013年该比例仅为25%。业内人士预测,2015年这一比例会接近50%。据悉,在韩国和美国,网上售票的比例占到70%至80%。如此的“趋势”难免让院线感觉生存空间受到“胁迫”,于是,拥有800万会员、颇有实力的星美院线此次毅然做出改变,不再与猫眼这种第三方平台续约,而是要升级会员服务。
9月24日,首部由中国院线投拍、邀请会员参与电影制作的两部院线订制电影《阴阳眼》、《成长游戏》在星美国际影城发布。该片由星美投资、星美影业制作发行。范嘉东表示,这两部院线订制电影将在会员中进行海选,被选中的会员能够参与影片。据悉,星美院线订制电影每年计划拍摄12部,并融合星美系全渠道优势资源,从影片投资、制作、营销、发行、上映等各环节,为影片提供最为优质的行业资源。
此外,星美还与百度达成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在今年6月11日,百度拿出1.5亿港元战略入股星美院线,并将星美院线纳入自己的会员“+”体系。
电商难一家独大,烧钱低票价还将持续
院线与电商之间一旦进入激烈的“战争”状态,是否会让观众难以再享受到优惠的价格?对此,范嘉东表示,观众将永远是受益的一方,“除了价格,院线与会员之间存在多种可能的互惠互利,观众将从价格体验升级为服务体验,我们也由此营建渠道+观众+营销的综合平台。”
业内人士也表示,电商不会甘于做“第三方”,其目的是要在电影产业链上进行更多掌控。在院线力争巩固阵地之时,电商的布局也在紧张进行。比如,美团、猫眼等已经开始参与影片投资,希望在电影制作、发行等领域拓宽发展空间。像猫眼此前就曾参与了《心花路放》等影片的投资。不过,目前由于电商方面还没有出现绝对的一家独大,因此电商的烧钱低票价还将持续。文/本报记者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