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AI)席卷全球,在无数行业形成了推翻性革新升级的局面,很多人称人工智能时代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我们为这样一个指数增长时代欣喜的同时,应当意识到播音主持行业正面临着第五次行业危机。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势如破竹,它的普及悄然改变着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格局。与新技术同期而至的新变化也给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挑战。2018年11月7日在中国乌镇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联合搜狗隆重推出全球首位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必须探索新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路径。
(一)新版“一专多能”
2008年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改革方兴未艾之时兴起“一专多能”,“一专”指的是播音主持的基本功——播音,而“多能”是指节目的采编能力,采编播一体是那个时代对播音主持学生的培养目标。
如今,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为了跟上新时代受众的需求,高校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不断演变,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应走向新的“一专多能”,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喜好、特长引入跨学科学习交叉领域的相关知识。简而言之,“一专”改为采编播能力,而“多能”则指将方向指向了“复合型人才”,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应结合自身喜好跨学科修习其他专业的相关科目,例如体育、科技、财经、法律等,这样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将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新版“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应对科技浪潮带来的危机,提升未来播音主持行业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目标感、成就感,能有效为社会带来更多优秀的、专业的体育解说员、财经记者、科技节目主持人,使他们未来在科技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仍能以核心竞争力自立。
(二)培养“同步互动”能力
基于长久以来对播音主持行业的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着力培养学生“同步互动”的能力也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行业危机的方法之一。
以小冰为例,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只能实现小冰(主持人)与受众的“异步互动”——小冰工作结束呈现内容,内容再呈献给受众这样的模式。也就是说,小冰不具备类似访谈节目主持人这样的能力,无法同台同时段与受访嘉宾和观众进行互动。由此来看,培养学生“同步互动”的能力就是目前新型培养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点,即主持人与嘉宾、观众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下的互动能力。而这项能力除了培养基本功——语言表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过程中突出整合信息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临场反应能力,这三项能力能够确保高校为未来播音主持行业培养的专业人才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异步互动”场景中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容易被取代,也是首先会被取代的人,对学生“同步互动”场景下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
(三)注重个性化培养,提升个体辨识度
现代教育起源于17世纪的德国,那时的教育是为大机器时代服务,目标是为了使流水线上的工人经过教育后操作整齐划一,实现标准化。现如今我们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时代的播音主持专业更需要培养专业学生的个性魅力、逻辑思维等。互联网已经赋权了每个人更多的平等的权利,因此受众的口味将更加挑剔,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能引起其共鸣的有辨识度的个体有个性的表达。例如网红PAPI酱,她以自己独特的语速、风格和解析视角吸引着自己的粉丝,主持人蔡康永、撒贝宁、小S等都以他们节目中个性十足的语言风格活跃在荧屏上,并且长久以来屹立不倒。
因此,只有提升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辨识度,才能使他们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坚守自己的立足之地。
来源:《视听》(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