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新:手机一定不是媒体最终形态, 下半场特征是智媒体

时间:2019-04-18浏览:424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


2019年4月17-19日,由投中网、投中信息主办,投中资本协办的“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办。在此次峰会上,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就“‘智’引媒体融合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他表示,单纯的内容驱动新媒体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红海时代,“内容+技术+运营”叠加驱动的新媒体产品已现机遇期。


媒体行业的三个时代



过去五年,我们行业发生了三个变化。首先是融媒体的时代,然后是智媒体的时代,目前是自媒体的时代。我想以“融”、“智”、“自”这三个字更能完整地概括我们这一行业的发展。


从报业行业来看,包括很多的行业,过去大家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叫“迭代”。在体制里面比较规范的语言叫“蹄疾步稳”,用IT词就叫“迭代”。各行各业都在迭代,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普通电影到4K电影。


从平面媒体报业行业来讲,过去的时代是一个融媒体或者全媒体的时代。刚才想到一个原理,对于媒体行业来讲,所有的行业都在发生迭代,但是为什么文化传媒行业的迭代会引起社会和业内的关注呢?


某种程度上讲,传媒行业是一个课题,它同时也是一个观察者,是对社会所有领域的观察者。我们以前更多地是以观察者、第三者的角度看社会的变化。但是在这一轮的迭代变化中,观察者自身也变成了一个迭代者。


按照测不准原理,引申到媒体里面,过去5年由于有测不准的困境,比如我们的位子在哪里,或者是我们看到整个行业的速度在哪里?如果我们能够赶上行业的速度,我们可能往往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过去五年,说电视会崩塌,报纸会崩盘和断崖式下降,某种程度上来讲,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媒本身的定位和位置,跟整个行业发展的速度之间发生了测不准,只能测准一样东西,或者是放弃上百年作为传统观望者、平衡者身份,你去改变速度变成一个技术公司,变成平台、流量商。或者是你保持不变,但是结果会是你将没有受众,从而会失去这样一个时代。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在速度和位置之间,在产业革命和变化中间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


在过去五年,我们做了传统报纸以外融媒体的布局。虽然投资的优势千万不要忽视所谓的传统行业,但是在所谓的传统行业发生迭代以后,新的产业和我们所要取代的产业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讲不是取代关系是迭代关系,到底是此涨彼涨还是此涨彼消,我们认为是此涨彼涨。


“智”引新媒体



今天投中年会,我们正好站在上半场和下半场的中场。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讲是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上半场,而下半场一定不是这两者一统天下的事情。到现在为止,大家看得最多的一定是手机,包括此时此刻。但是有生之年,手机一定不是媒体最终的形态,下半场的特征,一定是以大数据、技术为引领,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这已经是不言自明的,它一定是智慧媒体。


首先对我们来说,媒体紧密相关的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技术才是有用的。我们跟媒体相关的是八大类,前面四类是基础和硬件设施的,包括5G、4G、智能终端和机器学习。后面的是人工智能与我们是有关系的,文本、语音、视频和影像。这八个是现在传媒行业马上用到的,包括新闻采编工作五个流程,包括采集、生产、分发、接受和反馈。我们把8大技术和5个流程结合起来的话,总结出20个左右的自媒体单元格。


我们认为在未来2—3年的时间内,这些单元格里面的产品是可以尝试的。要么可以出产品,要么是可以出模式,要么是可以出效果的。


接下来的五年,我们计划布局“2050”计划,即20个单元里面布局50个项目。自媒体很含糊,但是对于报业集团来讲,基本上是8大类技术、5个流程所诞生的20个单元格的50个项目,在里面去尝试和试错。20个单元格50个项目还是比较多,至少2019年来讲,我想我们将围绕以下6大赛道。(有声化、视频化、内容标签、智能分发智能审核金融大数据等。


演讲的最后就是“引”,即资本。目前大家讲科创板,面向五大产业,偏向三种企业,比如要有核心技术、商业模式、良好的社会商业形象。这对文化传媒行业来说,技术与我们无关,你说哪个文化传媒企业掌握技术这是不存在的。但是新的模式和良好的形象这一定是相关的。报业集团我们以前讲内容为王、技术为王,现在是内容+技术+运营叠加三者为王,三金成“鑫”,这才是比单独为王更加现实的事情。


文化企业与科创板结合,相信也是为科创板增加亮点。

(来源:传媒大观察、电台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