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和朋友约会的时候被抓走写稿。
我基本从做记者开始都保持着外出随时随地带电脑的习惯至今。”
“脑子不停地转不存在下班的概念。”
“工作符合乐趣,是第一驱动力,否则再勤劳也是劳动机器。”
......
最近,“996ICU在网络上被受争议,媒体人“007(从0点工作到0点,一周工作七天)的自我调侃,同样引发了行业共鸣。
作为媒体、新媒体行业从业者的一员,你有相似的经历吗?
你是如何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下提高工作动力?
你对媒体行业的工作状态有哪些看法?
央视前主持李小萌昨天针对“工作996”,在其个人微博的一条观感发声,触动众人。
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源起互联网企业职员的自嘲黑话“工作996,生病ICU”,“吵”成话题,冲破圈层。引发播音圈的心有戚戚。不少被工作牵连其中的小伙伴们,亦是好不纠结——加班是工作助燃剂还是健康粉碎机?小编随访了几位不同媒体平台的播音僧。
川中某县台小吴:加班总体可控
小吴从成都某高校播音专业毕业后,回到老家电视台,稚气未脱做起了本埠时政新闻主播。刚从校门出来,就能稳坐主播台,这在很多区县级地方台,已成常态。“主持人年轻化,领导说增加亲切感,其实是人才断层,老播音员都转岗做管理。”
对于加班风气在单位是否盛行,他直言,基本不加班。“除非遇上两会、活动等重大节点,作为主播才会工作连轴转。”身为“台柱子”的他,每周五天工作日都是出镜班和配音班轮值。基本在下午下班前就能完成工作任务。
“我也看了李小萌那条微博,她的收获确实实在过瘾,但媒体平台不一样,整个人员素质也不同。县级台还是没有那样的拼搏劲头。”小吴告诉播播菌,作为主播,完成播音出镜任务就是首要工作。其他的剪片子、外采也是偶尔为之,总体来说,就是竞争不大,躺在舒适区。“和大台相比,缺乏创造的机会,太多悬浮在电视台的空心人。”
不过,随着中央统一部署行动,他所在地方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小吴表示,可能慢慢地,出镜出声的任务会增加了,“这种媒体变革触及县级,我们也就相应增加工作量了。无形中可能有加班的时候。但总体可控。”
鲁西某市台小邱:工作量推着人加班
同样播音专业出身的小邱,考研失利后,凭借有声语言优势和外在良好形象,考入鲁西某地市级台,进入当地日播王牌民生新闻栏目担任出镜记者。
“又是一个搬砖夜”。今年大年29凌晨,她生无可恋般发了一条朋友圈。询问才知,原本年前提前完成了春节特别节目的她,临时被领导抽调安排做一个联播系列报道,结果原定去往广州过年的她,不得留守台里,完成这个“政治任务”。
“希望今晚不会出事。”每年的3.15晚会都是媒体人的“渡劫日”。小邱也同样担心事出本地,被曝黑幕。一旦有涉事当地不良企业,她又得连夜跟访执法人员展开行动。这才有了她的虚惊一场,“所幸没有我们,否则又得半夜出发。”对于这样的白加黑工作,她习以为常,民生帮办节目,总是这样。“吐槽解决不了问题,媒体性质决定常态即如此,何况人员紧缺和工作量大的矛盾,工作量推着人加班。”
北京某传媒公司小蓝:熬大夜甘之如饴
从播音系毕业后,机缘巧合进入业内一家著名传媒公司,做起了节目编导。小蓝所在的节目组,每次接到新项目,总要熬大夜、加班加点,出策划、录节目。不过,他乐在其中。
谈及背后的原因,在他看来,公司的带薪休假、旅游团建、企业文化、节日福利等员工利好,就是工作加班的积极动力。“我们一般忙完一个项目,会有一段时间的自由时间,这样也算想冲抵了。”
因此,有时他和同事甚至会通宵在公司加班,留宿公司后第二天继续上班。特别是近期公司参与制作的台综、网综,收视飘红,这又刺激了他们团队的工作斗志,“只要节目有流量,通宵加班不可怕,都是看到综合收益之后的自觉自愿。”
“公司为我生产现象级代表作提供了机会,甘之如饴。”对于加班附体的工作节奏,小蓝认为,这几年自己所在的节目,均表现不俗。因此也为他拿到了市场议价权。“换单位不用带简历,说几个节目就行。这种江湖地位就是最好的价值名片。”
PANews主编毕彤彤
作为一名曾经的传统媒体记者,新媒体创业者/从业者,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艰辛”的。
尤其是在去年四月份开始做新媒体后,更是365*24超长待机。平时早9-晚11是常态,忙的时候可能要到凌晨一两点。周末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但也是时刻监控信息,有热点和重磅随时上阵。之前在媒体工作比新媒体稍微轻松一点,但也经常会和领导在凌晨讨论稿子,晚上熬不动早上五六点起床写稿。
媒体的好处在于,在物理空间上不会被禁锢在办公室里。
但真实状态是每日随时在监控信息、寻找选题、采访写稿之间循环。只要地球在转,世界在发展,就有写不完的稿子,做不完的工作,甚至经常在和朋友约会的时候被抓走写稿,我基本从做记者开始都保持着外出随时随地带电脑的习惯至今。
所以在996.icu话题热之前,我经常和朋友讨论,羡慕你们至少还有个明确的上下班时间点。对于工作,我觉得首先是内驱,这是一份喜欢的工作,现在我看到好的选题,还会内心激动。
其次是外部动力,互联网时代稿件是可以被量化,好的阅读、转载、分享情况,外界的肯定都是我的外部驱动力。我非常感动于,文字和现实世界平行,可以偶尔路过读者的心灵。对于996工作制的辛勤劳动人民,我们在争取自己权益的时候,也不得不防范,当人类逐渐被人工智能解放双手的时候,可能会迎来“欲996而不得”的时代。
刺猬公社副主编 石灿
我没觉得996ICU对我来说有限制或者说阻碍,我提倡996的正面精神,但不提倡996制度,一旦某些观念形成制度,是很可怕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媒体,生活和工作一定会相互交织在一起。有时候会在度假的时候还值班,在睡觉的时候会做梦写稿子。精神会绷紧,也会焦虑。
我通常会通过阅读文集、小说、商业书籍、听商业课程、看电影、综艺等方式来缓解。我是价值观驱动型人格,大多时候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什么物质奖励,而是为了内心的充盈,如果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我会更加努力的,哈哈谁不是呢。做编辑的时候,我每天早上7点半起床推送公众号的文章,推送完毕就洗漱去公司上班,路上会刷后台的数据、回复留言,这个时候一般会塞着耳机听歌。值班期间编辑不允许发稿,我会给作者派发选题。开选题会的时候,他们也会自己提选题,但作者很多时候都是求题状态。
我是一个强把控的编辑。开选题会时我会追问每一个作者对ta手里的题的思考,也会给他们一些帮助。我会给每一个作者派发策划性选题,前期花长时间去做策划。比如某一个选题本身是什么,选题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人物关系是什么,商业逻辑是什么,人文特色是什么。之后让他们做好访谈的前期工作,帮助他们想好稿子结构。
我们希望把部分采编环节提前,而不是先访谈再写稿,而是先想好稿件怎么写再去访谈,按照这个模式做出了几篇小爆款。编辑来把控每一个选题,想好明天发什么,然后与不同的作者进行沟通交流,有些作者一直处于求虐的状态,哈哈。做作者的时候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刷微信,看朋友圈有没有刷屏文章。
早上上班时听歌,不会刷太多手机,因为联通卡在地铁网不好,到公司后开始坐下来刷微信、刷各种新闻App。如果遇到选题,会花两个小时寻找资料和访谈资源,花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写一篇热点稿件。
另外还与内容运营的同事一起开拓刺猬公社的内容运营工作。这块我们还处于独立摸索阶段,我们不希望内容运营是依赖于内容原创的小组,希望内容运营组成为一个鲜明的、具有自我特色的、能创造出区别于内容生产的小团队。
工作时最常思考的问题是怎么把这个选题做好,这个选题应该由怎样高标准的稿子来呈现,而不是一篇简单的文字和数字堆砌,需要兼顾信息密度和内容长度两个维度。
文章综合自:播音主持艺术网、蓝鲸浑水(电台工厂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