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属于文化范畴, 因为它是建立在历史文化概念基础之上的。文化把历史、现实和未来串联在一起,既将中国推向世界,又将沿线国家连接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一带一路” 建设的灵魂,只有文化发展走在前列,才能更好地推动沿线国家的建设,更好地开展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一、跨文化传播的定位及实现方式
(一)跨文化传播的多元定位
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实现整体性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倡议是全方位、全领域的发展合作,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延伸,是关乎未来的顶层设计与思考,必须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以实现整体性推进。
必须从文化传播交流和发展合作的高度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整合优化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以更好地实现沿线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传播。要以多种有效手段为基础,建立高层次、深领域、全方位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大格局,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整体水平。
其次,要有侧重、有支点地推进文化交流。“一带一路”要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内具体实施和开展,整体串联是由点到线到面的辐射组合,而且要辐射非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要有侧重地选择交流的点和面,在文化培育和发展的基础上加以推广,从而更好地带动非沿线国家和地区, 实现沿线和非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
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文化的交流传播途径及其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包括地域环境、政治环境、民族和宗教认同以及风土人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从沿线支点国家或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选择,以世界表述讲解中国故事,以中国创意传达世界内容,充分实现跨文化传播与交流。
(二)跨文化传播的实现方式
第一,要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平台建设。文化相对于经济硬实力来说是典型的软实力,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满足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需求, 使基础设施在互联互通中实现跨文化传播。
在发展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原则规范,健全多样文化传播的体制机制,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第二,跨文化传播的形式与内涵要多样化。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核心是面向世界传播“丝路”文明。我们必须首先熟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内涵,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丝路”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深度挖掘沿线国家的各种文化资源,将各国独特的文化与普遍的世界文化相融合,形成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要推进跨文化传播的品牌建设与创新。要着力打造富有特色又形式多样的跨文化精品,将其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和科技手段,培育品牌文化,传承“丝路”精神,使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创新和发展。
第四,要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模式和体系建设。我国的文化话语体系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融合了我国民族风格、气派所形成的独特的中国风范。文化唯有继承才能发展创新,才能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拥有话语权。
因此,要积极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迎合时代发展需要,以此来加强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而使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彰显东方魅力,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二、跨文化传播机制的建构及保障
(一)跨文化传播机制的构建
首先,要建立部门行业间的协调机制。跨文化传播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沿线国家的相关部门、国际组织机构和地区行业机构等,以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多方资源的职能。
一方面需要将相关部门、组织和机构职能化、规范化,保证其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的基础上做到协调一致,实现最优的文化建设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文化发展中心,具体协调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成立相关办事机构,加快形成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传播与交流在具体项目设立上有所突破。
其次,要构建多边领导磋商机制。文化是一个民族之魂,是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精粹所在。多边主义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不仅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常常涉及相关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核心价值,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相关领导来进行协调商议,或者通过相关国际组织举办论坛、会议等实现多边合作,建立多边合作机制。
只有充分利用领导间的对话和交流,才能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沟通和磋商,使跨文化传播常态化,实现文化的深度交流和传播。
最后,要建立高层次的对话机制。这个对话机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建立文化发展智库平台,通过对文化传播的战略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来实现文化交流。通过智库平台的建立,为国家、政府各项文化发展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智慧。
在智库的建设过程中,既有政府工作人员对政策、形势的把握,又有专家、学者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加之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不断实践,智库的建设会为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发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跨文化交流平台更好地推进文化的发展、交流与融合,从而为文化的建设提供多元的包容的建设体系。
(二)跨文化传播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文化政策的落地实施。实现多样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既需要构建有效的文化传播机制,需要多方力量的合力解决,更需要相关文化政策的支撑。所以,要围绕文化交流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使跨文化交流能够顺利实行。此外,还要通过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充分发挥国内外有效资源的价值,以便在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交互领域实现有效的支撑。
二是做好中高层人才培养工作。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发展和合作,主要通过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海外的文化交流传播机构的积极作用来加快人文的互动交流,加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必要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是要加强文化传播能力的建设。传播是动态和静态的统一。国际文化传播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话语表达能力,体现着该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加强国际文化传播能力的建设,能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们应结合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营造有利的跨文化传播氛围,打造适合国际场合的传播媒介。还要通过完善各种信息采集网络,让中国主流媒体的多样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到沿线地区。
四是加强国家间文化的互动交流。社会生活的主体是人,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公众既是传播的主体也是传播的受众,要增强公众的有为意识,把公众放在重要地位。同时,可以依赖更广泛的主体进行文化传播,比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可以充分依托文化创新平台,在研究创新领域充分发挥科研力量,实现文化的强强联合,开展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作者:张卓娅(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文详见《中国广播》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