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有效路径

时间:2020-12-01浏览:44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一条重要实现路径。

当前,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的一项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能够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在互联网和全媒体传播语境下,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离散性特征,使得多元价值信息、各种社会思潮涌现碰撞,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趋增强,这为主流媒体提升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等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首先,要体现思想引领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重要价值,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次,要把握正能量这一总要求,积极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人民的利益和诉求发声;最后,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引领公众自觉抵制错误思潮。

在全媒体背景下,技术赋能信息生产、传播与分发。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引领插上翅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强化党的领导,把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其最终目的是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主流媒体要适应移动优先、人需优先、场景适配、价值匹配的传播诉求,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起与用户全新的连接。一方面,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充分理解各种技术实现创新的可能性,主动运用全媒体的信息形态与表达、多终端的分发与触达、智能化的生产与精准推送,面向公众形成有效的引领效果,面向用户圈层形成有效的“突圈破壁”,面向个性化需求达成有效的价值满足。另一方面,要警惕技术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尤其是要防范利用技术牟利,做出扰乱主流舆论、有损公众利益、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充分辨识诸如深度伪造技术、社交机器人等带来的虚假有害信息传播、不良思潮扩散,及时有效采取反制措施,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有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话语方式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时,放下姿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所谓放下姿态,就是改变耳提面命式的说教,换之以互动沟通交流。所谓转变语态,就是要实现话语表达的转换,充分发挥专业能力,把宏大的理论、深刻的思想转变为生动、易于传播的大众话语,增强信息传播的鲜活性和亲近性。探索传统话语和时代话语融合,使传播有感染力和文化魅力,加强公众认同。所谓创新形态,就是以全媒体传播手段,以图文、视频、交互融合产品等全息形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吸引力。同时还要认识到,我们不能被网言网语所绑架,要坚决抵制那些功利主义的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消解,维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性。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和社交平台的开放与共享让人人都有麦克风,容易形成众声喧哗之势,但与此同时,平台的开放性,也带来了开门强技术、开门办媒体的机遇。如何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群体,巩固凝心聚力的思想基础,是主流媒体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在这方面,《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开放平台吸引广大用户参与信息生产传播”。以此为指导,我们不仅要融合创新传统主流媒体和其新媒体端口矩阵,还要进一步办好各级政府机构传播端口和社交账号,积极引导自媒体账号参与传播,进而形成“主流媒体+政府机构+自媒体社交账号”的传播体系和层次,发挥传播联动效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主动进行舆论斗争,形成针对性的传播斗争体系和层次,探索破解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方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过长期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国际话语权。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准确研判世界发展大势,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提出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些都是审时度势提出的既具中国价值观又兼具全球视野的重要理念。我们应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运用全媒体传播手段,不断加快融合发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主动适应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传播语境,契合智能化、互动化、场景化的全媒体传播特性,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表达,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曾祥敏、程素琴、丰瑞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