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6日,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教育大会成功召开,这是我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启动之月举办的首场重要大会。本次大会筹备历时两年,制定了覆盖本科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系统性改革方案,顺应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吹响了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的新号角。
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决策和教育部党组的各项要求,坚持“以本为本”,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创新“课程思政”,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廖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这次本科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面向智能媒体时代本科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新机遇,全面梳理本科教育改革的重点、亮点和特色举措,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现将讲话全文刊发如下。
各位领导和老师,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教育部高教司徐青森副司长和北京市教委刘霄处长,感谢智锋校长、郝戎校长,你们在百忙之中莅临中国传媒大学,对我们的本科教育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我们心存感激。
此次本科教育大会的召开,对奋进中的中国传媒大学而言,意义重大。
今天的大会,是开启未来的启动会,是我校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启动之月举办的首场重要大会。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智能传媒日新月异,文化重构、文明互鉴的新纪元正在开启。十四五期间,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传媒教育正面临全面转型升级。面向新时代、顺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我们全面启动本科教育改革,吹响建设高质量传媒本科教育的冲锋号。
今天的大会,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和教育部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发展的新征程。
2018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积极探索一流本科教育改革。历时两年,经反复推敲,制定覆盖本科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系统性改革方案,周密筹备本科教育大会,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教育部系列改革号召,全面贯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
今天的大会,是推动传媒教育从传统媒体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推进本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会。新形势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刻不容缓。研究生改革是块硬骨头,本科教育改革也是块硬骨头。2020年,我们全面启动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出系列举措,开全国之先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21年,我们再接再厉,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举办本科教育大会,就是要面向未来,系统部署,全面推进传媒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做强一流本科教育打牢基础。
这次改革筹备了近两年时间,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突破点,进行了系统性设计。教务处在晓红处长的带领下,不辞辛劳,走访了所有学院,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问计一线教师,最终拟定了十三项重要计划,成立了多个改革工作专班,制定了十七项改革方案,全面覆盖本科教育的各个环节,为如何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体系进行了全面探索。
今天的会也是表彰会、总结会。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刚刚高晓虹老师的发言令人动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在此次大会上设立校长奖、教学优秀奖,就是为了表彰长期坚守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向他们致敬!
我们评选教学青年拔尖人才,就是要激励青年教师专心投身教学,把那些潜心教学、用心教学、善于教学的教师留在三尺讲台,精心建设新时代的优秀教师队伍。
我们评选教学管理优秀奖,就是要表彰那些长年在教学管理一线,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教学管理人员!你们的付出,学校看在眼里!
我们成立设计思维学院,是为了孕育、培养信息时代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十年前,我专程前往德国问道于波茨坦大学,和我的好朋友乌里·温伯格先生首次把设计思维教学带到国内,引发广泛反响。设计思维学院将与阳明书院、修辞学堂并立,成为我校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
我们建设中国传媒与艺术教育资源库,是为了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合作共享,惠及更多学子,为国家文化和艺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晓红同志刚才全面介绍了我们的本科教育行动计划,下面,我再梳理一下此次改革的重点和亮点。
一、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全方位优化传媒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一流生源拔萃计划。2018年以来,我们率先实施了艺术类招生改革,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接下来就是进一步优化招生选拔机制,建立课程预修制,长期开放提交作品窗口,提前发现、锁定人才;依托中传APP建设招生宣传体系,消除公众对我校只有艺术类专业的认知偏差;在教务处设立拔尖人才培养科,建立全流程招生—培养机制。
实施通识教育厚基计划。以通识教育中心为抓手,以阳明书院、修辞学堂、设计思维学院为支撑,重点打造特色课程,建设以读书周、通识讲堂、游学活动、思维训练、写作训练为核心的通识教育体系,打造文化为体、课程为用,具有中传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实施国际教育拓展计划。以全英文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双一流”学科和小语种特色的国际化专业建设,融通北京-海南两地中外合作办学平台,探索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学程学分互认、本硕贯通等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中传国际化教育品牌。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韩巍讲授中国通史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虚体的文化传播学院、数字融创学院、未来媒体技术学院,构建交叉融合的特色育人新平台,实施本科导师制,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改革推免保研工作。推动推免中的破五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德为先、五育并举;设置六类推免类别,分别设置重点考查指标,实现分类选拔导向;适度扩大准入范围,将更多有潜力的学生纳入推免遴选范围。
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智能传媒发展方向,全面改革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推进计划。思政课程方面,以一人一策的教师培育、一纲多版的课程教案、集体备课的教学研讨为支撑,提升基础课的授课质量;加强名师精品课引领示范作用,深入推进专业与思政融合的“双师课”建设,创新对话课新形式。
课程思政方面,构建大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推动形成“课堂思政+实践思政+作品思政+活动思政”的系统性思政育人模式。着力打造作品思政,创作一批批传播主流文化的优秀作品,培养善讲中国故事的优秀人才。
实施一流专业建设计划。继续深化关停并转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规划设计一批、重点建设一批的“四个一批”专业建设,建立交叉、融合、创新的专业发展机制,重点解决专业细分割裂等问题,推进文工艺管交叉融合的新文科、新工科专业群建设。
实施课程质量深耕计划。明确课程地图,深耕课程质量,丰富课程资源,以慕课、混合式教学为抓手,创新教学模式。吴岩司长指出,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课程建设是本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下午我们还要召开以课程为主题的研讨会,专门深入探讨课程改革问题。
实施教材建设新高计划。以“一体化、系列化、立体化”为原则,建立教材建设保障机制,确立教材编写的学术地位,激发教师积极性,面向未来媒体领域,着力建设新型教材、国际化教材、通识教材。
实施实践创新托举计划。以资源开放共享,解决实验设备等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问题;以中传融媒体中心为牵引,打通校内外教学资源;试点积分—学分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五育功能;以特色项目托举,推动产教融合。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通过建设课程体系与协同发展平台,打造创意、创新、创业、创作、创造、创见“六位一体”的教育生态;整合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创投基金等资源,打造特色型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创新创业成果。
三、紧紧落实教师为本,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与教学管理队伍
实施教师赋能发展计划。建立教师发展数字档案,精准绘制教师画像;从教师评奖评优、托举项目、兴趣爱好、特点优势等方面建构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智媒时代的个性化教师发展体系。
实施教务管理质量提升计划。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教学管理不牢,本科地动山摇。教学管理好不好,教秘队伍是关键,要切实解决教学秘书队伍问题,提待遇、助发展、严管理。设置岗位津贴,全面提升待遇;评选优秀教务员,调动工作积极性;改革职称评审办法,打通上升空间;支持教务员进修提升学历;严格管理考核,提高准入门槛,形成淘汰机制,建设一支专业、精干、稳定的管理队伍,切实保证教学管理质量。
四、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核心,全面健全传媒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实施本科质量保障计划。聚焦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环节,推进课程质量与效能评价,推进过程评价,实行本科论文抽检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
实施智慧教育建设计划。建设智慧教学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创新智慧教学方式,以精准化教学评价、即时化教学反馈、智能化预测预警为要素,建立精细化、智能型教学治理体系。
总体来看,此次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扣学校“三个跨越”发展战略,全方位布局,系统性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覆盖了本科教育的各个环节,推出了实质性系统举措,制定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达到了预期目标。
下一步,要扎实做好十七项改革方案的落地工作。改革关键在落实,无法落地的方案只能是纸上谈兵。为确保十七项改革方案落地执行,我们将配套相关实施办法或细则,制定相应的任务清单,为下一步工作画好路线图,以期可执行、可量化、可考核,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
同志们,本科人才培养是我们的立校之本,是基础中的基础,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我们这次改革,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及教育部党组的各项要求而进行的系统性创新设计。学校将以这次大会为新起点,继续创新,积极求变,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成教育强国贡献中传力量!
谢谢大家!